当前位置:首页 > 声学设计解决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声学设计赏析

发表于2016-01-19 18:05       |       42次阅读      |来源:管理员      |收藏
分享到:0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声学设计赏析

                                                                                           声讯网编辑部:荣宁宁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其前身是1945年成立于重庆青木关的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后迁至江苏常州)。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幼年班随国立音乐院并入中央音乐学院,改称为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57年6月1日正式建校并定名为"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至今已有四五十年历史。几十年来,学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具备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并正朝着现代化、正规化的方向全面发展。其音乐厅具有的声学设计特色是值得赏析和借鉴的。

 

                                                音乐厅平面

 

                                                  音乐厅剖面

建筑概况:

        该音乐厅属于中小型音乐厅,769座,以演奏交响乐为主,兼顾室内乐,民族乐。观众厅吊顶最高处为13.26米,大厅平均高度为10.5米,宽为20米,后部布置有一层眺台,两侧设置逐次跌落的眺台。演奏台面积170.82㎡,平面开口16.97米,深11.82米,演奏台高为7.72~11.05米。观众厅总容积7137.12m³,每座容积为9.28m³。

 

        从演奏乐器方面讲,交响乐中弦乐是主角,混响时间较长。因本音乐厅还考虑管风琴演出,混响时间可更长一些。从演奏乐曲方面讲,对于古典主义音乐,混响时间建议为1.7~1.8秒,对于一般的交响乐团保留剧目,合适的中频混响时间为1.8~2.0秒。对于激情或者伤感的现代音乐,中频混响时间一般设计为1.7~1.8,仅仅对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期望有一个低的混响时间约1.6~1.8秒,对室内乐,民族乐一般可以取下限。借鉴世界上成功后的音乐厅的经验,它们的混响时间范围是1.8~2.05秒。

 

        综合以上各个要素,考虑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属中小型音乐厅,容积不大,选择混响时间不宜过长,将设计最佳混响时间定为1.8秒(满场中频500   HZ)。频率特性曲线低频可有20%的提升,高频曲线部分希望比较平直,也可下降10%~15%。

 

混响时间的确定:

 

        目前国内外同一大厅适应不同混响时间要求的工程实践,一般采用3种方法:1.以一种功能为主,使这种功能在使用时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其他功能处于从属地位;2.取一个折衷值,兼顾各种功能的使用要求,一般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3.采用可变混响措施,通过改变混响时间的长短来保证各种功能达到使用要求。第三种方法是较为理想的,但设置可变吸声结构会增加工程的造价,施工管理及操作也比较复杂,而且许多实例表明,混响可调范围有限,混响频率特性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电声措施目前造价也不低,而且其音质效果有待进一步认证。经与业主商讨,采用第一种方法确定混响时间设计指标,着重保证在交响乐演出时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音质设计要求:

 

       该厅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专业排练音乐厅。演奏端的音质要求是:1.演员能尽情的发挥演技,保证彼此听闻,使演奏具有整体感;2.演员能感受到演奏中大厅效果,以便调整自己的音乐演奏。观众厅的音质要求:1.合适的混响时间和频率特性曲线,适于音乐欣赏;2.厅堂内各个部位,包括后部座位,都应有足够的响度;3.厅堂内的声能应均匀的分布,声音扩散充分;4.短的延迟反射时间,使音乐具有亲切感;5.厅堂内无回声,长延迟反射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失真,声影等缺陷;6.允许噪声指标为NR25~30。

 

近次反射声的利用:

 

        建筑设计上采用窄的侧墙,浅的挑台及舞台反射板提供早期侧向反射声,可以保证声能较均匀的进行反射,演奏台天花逐步升起,保证直达声与一次反射声的时差较短。充分利用了这些短时差的近次反射声保证观众厅声场的均匀和提高前中部观众席的音质有重要的作用。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池座中部的脉冲声响应图谱

体型设计:

 

1. 平面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容量较小,属中小型音乐厅采用矩形比较合适,一来侧墙不是很宽,大厅宽为20米,环绕大厅后部布置一层挑台,两侧设置一层逐次跌落的浅挑台,其栏板为前倾式反射板,最窄处为15.4米,以上处理均可为观众提供大量侧向短延时反射,增加音色的丰满度,有利于提高听音的亲切感和环绕感,使音乐音质优美;二来矩形平面结构简单,各工种配合容易,经济效果好;三是内装修限制少,便于做内装修,将声学和美学很好的结合。

 

2. 剖面

 

       音乐厅建筑的横纵剖面设计首先要考虑声学因素,让声音得到充分扩散,使观众厅声场均匀,提高音乐的音质效果。设计重点照顾楼下前中部缺少前次反射声或接受长时差反射声的区域,避免产生盲点,回声,聚焦,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以提高该区域音质。

 

3. 天花

 

       一般认为,提供早期反射声最有效的表面是顶棚,顶棚的形状和不规则面层起到反射声与扩散双重作用,令声音柔美动听。如果演奏台突出,顶棚很高,常需要在演奏台上悬吊一些反射板,其反射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一般较小。反射板的平均高度,如果距演奏台不超过6~8米,将是有效果的。根据调查表明,小尺寸的构件比大尺寸的构件更可取,它可以扩散更大频率范围的声波。

结语:

        虽然是一个中小型音乐厅,但其对声学设计有一定的要求。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将声学缺陷排除,得到理想的音质效果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对建筑声学设计的典型应用是具有一定的欣赏和借鉴价值的。

                                                                          注:文章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

专业评论

分享到:0
/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