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来自国内外1600多位专家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2010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主要探讨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同期,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和中国工程院轻纺与环境学部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球华人科学家环境论坛》。以下是51位海外华人科学家就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建议。这是第一次海外华人科学家就中国环境保护规划向中国政府建言献策。本建言由方丹群、吕正雄、潘伟平、陈惟寅、刘安民、温俊山、童卫星、郦永刚、程群等9位专家执笔撰写。
关于噪声控制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与环境噪声有关的民生问题,我们建议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考虑如下内容:
(1)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出发,大力倡导和支持针对各类产品噪声源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和投入,推进环境噪声和噪声控制科研成果转化和对国外先进噪声控制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和引进,通过加大产品噪声控制力度,促进各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之逐步成为无噪声公害的绿色产品,并考虑逐步建立相应的行业优先准入制度。
(2)
建设先进完善的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体系,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优化完善噪声监测网络,建设城市噪声动态监控网,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声环境质量的依据,对噪声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建立突发噪声事件响应应急机制。
(3)
在“十二五”期间,绘制我国100个大中城市或区域的噪声地图,在这100个城市启动噪声行动计划,并在这100个城市建立可自动更新噪声地图的噪声监测系统。(请注意,欧、美国家大部分大、中城市相继公布了噪声地图,噪声进入了全民和网络监督的新阶段。德国已经有500
多个城镇绘制了噪声地图,其中大部分城镇还根据噪声地图提出了噪声控制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