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噪音扰清梦 邻里纠纷两败俱伤
这事得从前年夏天说起,家住甘井子区的何先生家里安了一台空调机,天热开着窗,空调外挂机有噪音,弄得楼上张女士经常睡不好觉,这事双方一直没谈妥。
终于,8月16日的深夜,赵女士因空调噪声太吵,睡不着觉,来到楼下何先生家门前,“咚咚咚”地使劲敲门。何先生家有年迈老人,被惊醒了,其他邻居也被惊动。何先生非常不高兴,与前来理论的赵女士吵了起来,还产生了肢体接触,赵女士受伤,住院治疗,产生医疗费6000多元。
在派出所作笔录时,何先生说当时赵女士半夜大声敲门喧哗,自己用手挡着不让她进屋,后来她倒地了,何先生不承认自己打了对方。
赵女士告了何先生,要求他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7万多元,索要精神抚慰金5000元。法庭上,被告何先生断然否认打了原告,说她的损失与自己无关。
法庭一查这事,都是邻居,就为了这么点事,双方不能妥善处理矛盾。现在来看,双方证据不能还原,但从原告伤情以及证人证言来看,原告虽然在冲突中受伤,但她半夜主动到被告家门口大声敲门喧哗,不仅影响何家老人的休息,还影响了其他邻居休息,造成恶劣影响。
对于此事的发生,被告不能理智处理导致原告受伤,双方对此事发生都有责任。法庭认定双方对打架事件各负一半过错。法庭算了算,原告合理损失按一半处理,2014年8月,甘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514元。
两人不服一审判决,都上诉了。赵女士嫌赔得少,何先生坚持说自己没打对方不应赔。市中院法官看了有关警方笔录,认定双方有肢体接触,何先生说赵女士受伤与自己无关,与事实不符。赵女士当时半夜敲门的行为影响了他人休息,是本案发生的原因之一。双方上诉理由不采纳。
结果2014年12月,市中院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是一起由一台空调所引发的官司。楼上楼下,半斤八两,针尖对麦芒,结果矛盾愈演愈烈,如疾风骤雨,法律各打五十大板,从形式上,给了双方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如果换一个角度对待问题,换位思考,把焦点放在如何解决双方遇到的具体问题身上,对事不对人,相信空调噪音问题应该不难得到解决。
是建设还是批判,往往只是一个角度问题。把能量用错了地方,必然招致更多的负能量扑面而来。这起案例,对于所有人都是很生动的一堂课。
相关阅读
生活家电噪声限值新国标新增18类产品
全国家电标准委正修订家电噪声限值新国标,包括剃须刀、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和真空吸尘器等的18类生活家电在内,与原标准相比,新规则大举新增12类产品,同时这些生活家电均需明示产品噪声。
相关资料显示,本次标准修订共涉及18类生活家电,其中新增了剃须刀、干衣机、洗碗机,室内加热器、空气净化器、真空吸尘器、电动按摩椅、毛发护理器以及 口腔卫生器、食品加工器、吸水式清洁器和废弃食物处理器共12类产品。新的噪声限值标准较原标准明显升级,整体则更为严格。同时要求这18类生活家电不仅 要符合限值规定,而且需对噪声进行明示。
家电噪声新国标今年出台 空调受影响最大
在现行家电噪声国标中,6类产品只有空调采用声压级标示噪声值。有关专家指出,采用声压级评价空调噪声性能的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噪声声压级数值测试数据不 客观、不惟一,对同一台样机不同实验室所得数据可比性较差,这样也给个别企业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因空调器的声压级数据无法和其他家电产品的噪音功率进行 比较,消费者在选购时容易被误导。另外,空调器出口时,由于该数值不能被国外承认,也会给国内企业造成困扰。因此,新标准的实施对空调产品影响最大。
“以后能按噪声等级选”
其实,家电在使用中发出的“噪声”尽管并非是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需要考量的主要标准,但还是让不少饱受“噪声”苦的消费者伤透了脑筋。尤其是对于家中有儿童、病患的消费者而言,不少更愿意忽略商品的功能及价格,选择一款主打“静音”的家电商品。
“之前没有太关注家电噪音,顶多就是有声音把厨房或者卫生间的门关上,但是自从有了孩子还比较注意这些声音污染,很多育儿书上也说很多听上去声音不大的噪 音也对孩子的发育有影响,所以去年统统换了静音的家电,尤其是声音比较大的洗衣机和空调。”家住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环岛的张女士表示,如果未来家电释放的噪 音也可以分出不同标准等级,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起码随着这些噪音的标准化,什么等级孩子可以接受,什么等级就会对孩子有影响,应该也会随之明确,以后 选家电可以更具针对性,心里也更有数了。”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