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噪声 安全用耳 关注幼儿耳健康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而且每年新增的听力残疾人群超过30万人,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今天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上述数据提醒我们:为了能够聆听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必须关注听力、保护听力!
关注听力:2岁前及时发现听力缺陷
据记者了解,我市预防新生儿听力缺陷的主要措施是听力筛查。这几年,我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约为99%。
“我们对新生儿听力先筛查,再复查,复查有问题的,会送到我们这里诊断是否真的异常。”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钟水军告诉记者,“从数据来看,我们每年发现听力异常的新生儿在150人左右。”
“很多听障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早发现、早干预!”钟主任介绍,儿童语言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在0至3岁,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至9个月,最迟 不超过11个月便牙牙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如不能在出生后11个月内进入牙牙学语期,那么在2至3岁内就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所以 说,2岁之前就该及时发现、弥补孩子的听力障碍,然后通过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等进行康复治疗。一旦超过3岁,孩子学语言就比较难了。超过6岁,那是非常难了!”
保护听力
请远离噪声,安全用耳
新生儿的听力异常往往是先天的,而后天的噪声则是导致健康人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有明显的感受,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 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钟主任介绍,“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有人因为放鞭炮、打靶射击等造成急性声损伤来就诊,也有青少年因为长期使用MP3、手机等 音响设备导致慢性听力下降来就诊。程度轻时不易被发现,等发现时已发展为后期,表现为听得到声音但是听不清楚了。”
“家长们要注意养成孩子从小保护耳朵的习惯,接触高噪声时注意做好保护措施,戴上防噪声耳塞或耳机等;孩子听音乐、看电视时,音量不要超过60分贝,每隔一小时让他们休息15分钟。当然,很多成年人自身也需要约束。”
提醒
孩子出生后,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被查出有问题的,3个月大时要到儿童听力筛查诊断治疗中心明确诊断,经诊断听力异常者要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如果 需要佩戴助听器,孩子出生3个月左右就可以佩戴了。即使仅仅是一只耳朵的听力不好,有残余听力者最好也佩戴助听器,这样更利于他们的听力发育及语言的发 育。还有,选择助听器,一定要去专业的选配中心。
成人发生突聋情况后,20%至30%的人可以完全治疗好,还有50%至60%的人会明显好转。一旦突聋,前半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时期,若坚持用药3个月还没有转好,耳聋的情况就基本定型了。
老年人有退行性耳聋的情况,要是在年轻的时候听力就不怎么好,到了老年,听力下降会比同龄人更快、更严重。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