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史家胡同声音博物馆:用声音留住原汁原味的北京

发表于2015-04-07 13:55       |       5次阅读
分享到: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的胡同大大小小上千条,史家胡同算名气不小的。全长700米的史家胡同,现仍保存有四合院80座,整条胡同基本是 灰砖墙和大红门的老北京风格。当年作为水利部长的傅作义曾在胡同里住过,章含之所著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也曾记录了她和家人在史家胡同51号生活的点滴。

    就在一个月前,这条胡同成为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英国威廉王子造访了史家胡同博物馆,在这里,威廉王子听到了半个世纪前老北京的声音,这声音 是来自史家胡同博物馆的馆中馆:声音博物馆,是由有着中国血统的英国人秦思源一手打造的,他希望用声音记录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那么这样特殊的馆中馆都记录 了哪些久远的声音?秦思源将这些声音保留下来又为了什么?

    推开暗黄色的木门,迈过并不高的门槛,听着喳喳作响的清脆鸟叫声,史家胡同博物馆就在眼前了。

    这里曾是秦思源的姥姥凌叔华、姥爷陈西滢生活过的大院。凌叔华曾被誉为与冰心、苏雪林齐名的女作家,她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内举办当时画家名流的聚会,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凌叔华在这里招待了齐白石等当时的绘画大家,甚至连泰戈尔都曾是她的座上宾。

    秦思源生在英国,他的母亲将宅院的产权转让给了街道,他不曾在这个赫赫有名的胡同大院里生活过,但他却对姥姥曾经生活过的胡同极为熟悉,哪个院,哪个门,怎么进,怎么走,了然于心。

    秦思源8岁的时候第一次到中国,父母本来想让他学半年中文,可他偏偏喜欢上了武术,甚至还参加了电影《少林小子》的拍摄。对武术的喜爱越来越淡,4年里却跟师哥师弟学了一口京腔京调。

    巧合的是,工作后的秦思源有机会参加大英图书馆的一个与敦煌有关的项目。走走转转的每一步,秦思源似乎都和中国,和北京扯不断的联系。史家胡同博物馆开始兴建,他作为策划人之一被邀请加入,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脱口而出:给北京胡同的声音留一间斗室吧。

    记者:一年得来这好多次吧您?

    秦思源:对,这个星期就来了三次。这是我的那个声音的项目,叫胡同声音。基本上都是五十年代以前的,你可以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你可以重构一个环境。

     这些声音离今天的生活如此遥远,离在英国长大的秦思源就更远,可他就是喜欢,思来想去就觉得这才是北京的特色。

    秦思源:大家都知道北京文化非常特殊,真正它的独特性跟别的地方就是在哪,有些人就是说养鸟、养虫,还有这些小玩意,可是这个特征跟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比如说别的地方,全世界都玩鸽子, 赏鸽,可是只有北京会想起把一个哨放在鸽子的背上让它飞然后出那个声,鸽哨。我当时就觉得,声音是北京老文化的一个完全独特的东西,全世界可能独特的一个 东西,所以当时想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北京的历史。

    4、5平米的斗室,4个公放的音箱,一个可触屏的电脑,电脑屏幕上有年代,季节、白天黑夜、雨雪风晴等天气可供选择,摁下选择键,就在一瞬间,让人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老北京。

    可是还原这些老声音谈何容易?叫卖的都是谁,他们什么口音,手里的物件什么样,什么声,鸽哨有多响,飞多远,都含糊不得。

    秦思源:你如果需要还原这个声音环境, 它每一个声音必须得是跟别的声音结合,所以每一个声音必须得是一个干净的,不能有任何杂音。比如说你录一个东西,不能有外面的车喇叭声,那有完了,你没办 法把这个声放在一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一个环境里边。很多声音基本上都得在录音棚里边,或者非常安静的地方去录,比如说像鸽子哨,这没办法让鸽子在录音棚 里飞吧,除非你有一个两平方公里的录音棚。这个像鸽子哨它就比较难,需要一个非常安静,又是室外,又是他们愿意飞的地方,因为鸽子它是绕着自己家飞。

    最后录制的鸽哨,用的是最专业的录音麦克风,只有耳朵眼大,整整半年,才最终录制完成30年代鸽哨的声音。现在已经录制好的100多段声音里,秦思源想了想,还是觉得叫卖声录得最为困难。

     秦思源:专家也跟我说过,卖什么样的 东西,他往往是有一个特定的口音,因为卖某种东西的他是从某种地方来的,而不是北京市里边来的。那卖几十种东西呢,哪个东西准确,哪个不准确?这个需要跟 做过研究的人去考证。可能更重要的是老街坊,还记得解放前有大量这种叫卖声,哪些是比较准确。可能叫卖在这里边是最难的录音对我来讲,因为我做这个项目不 是一个娱乐项目,不是为了玩,他还是必须得有一个参考意义在里边。

     留着络腮胡子的秦思源有着英国人的标准外形,听他说标准的普通话,多少有些穿越。采访的那天中午,他跟母亲约好了一起吃饭,快到饭点的时候,他开始忍不住看手表。回到中国做这样的项目,母亲还是很欣慰。对他自己而言,这样的事情不为任何功利,一路做得开心,就足够了。

    秦思源:就是一个很自私的角度,我喜欢,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我想实现它,然后实现的过程中我有很多快乐。当然就是为了做这个项目,就是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可是克服这些困难又是一种快乐。

    说到未来,秦思源说,他希望还原的历史声音越来越多,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就可以欣赏到老北京的声音。

分享到:0

我想说两句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