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的声学要求与设计浅析
绿色建筑的理念是在全球资源与人口配比失衡、人居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06年发布并实施的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其中,建筑室内和室外的声环境是体系的评价内容之一,良好的声学环境是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必备条件。
1 绿色建筑评价对声学的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其中“节地与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质量”两项指标包含对声环境的具体要求。每项指标中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为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各项指标分别按照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提出了相应要求。
绿色建筑需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满足的一般项和优选项数目越多,等级越高。
1.1 控制项中对声学的要求
评价指标中的控制项是项目被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评价项目为住宅建筑时,必须满足的声学要求如下:
(1)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2)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不大于7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
评价项目为公共建筑时,必须满足的声学要求如下:
(1)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2)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的相关要求。
1.2 一般项中对声学的要求
评价指标中的一般项与优选项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通过的项目越多,评价等级越高。其中与声学相关的只有一般项。评价项目为住宅建筑时,一般项的声学要求如下: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BG3096-2008的规定。
评价项目为公共建筑时,一般项要求如下:
(1)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
(2)宾馆类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
(3)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一级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从以上评价指标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于建筑施工过程和室内噪声的控制更为重视,这两项列为必选条件;对于室外声环境噪声控制要求稍低,只列为可选条件。
2 声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对既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评价。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评价,应在交付业主使用一年后进行。具体标准评价方法通常包含审查设计文件和现场核实。对于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只可比照标准要求对其规划设计进行评价,不需进行现场核实。下文以一综合商业建筑为例介绍绿色建筑认证涉及的内容与评估方法。
2.1 项目概况
某项目为集高级购物中心、超五星级酒店、快捷酒店、高档写字楼、时尚休闲娱乐中心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项目A区地上总建筑面积156950㎡,建筑占地面积为30535㎡.
为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与声学有关的评价指标,在设计初期分别进行了建筑室外声环境预测及室内声学设计的评估工作。
2.2 施工噪声的控制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和各类车辆的运行,不可避免的将对场地周边区域产生噪声污染。施工中使用的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车辆等都是噪声源。
为了控制工程施工期噪声的环境影响,需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2.3 建筑室外声环境预测
公共建筑场地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规定。项目A区所在地位于城市主干路两侧,项目东侧为规划道路。其声环境属于4a类功能区。由于A区建筑功能主要为办公及商业场所,夜间无人逗留,因此A区场地环境噪声应达到昼间≤70dB(A)的要求。
使用德国SoundPLAN软件进行公路噪声预测,计算模式选取软件中提供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推荐的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模型中的数据包括道路流量、车型比和流速。车流量选用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中的拟建项目2015年北京路段交通量预测值,小型车、中型车与大型车数量比为7:2:1,车速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预测值。
结语
我国于2006年颁布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自2008年起正式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正逐渐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绿色建筑得到迅速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而单项技术的过渡采用虽可提高某一方面的性能,但很可能造成新的浪费,为此需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互相影响,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等因素,比较、确定最优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声环境作为人居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积极的溶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这一个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中的声学设计、材料和设备等的内容,促进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同时,迅速发展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也给建筑声学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建筑声学设计作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发展潮流积极推进声学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