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发展期,到2010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其中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也带来众多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本文就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和预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分析和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最后通过汕昆公路板坝至江底段施工期噪声监测为实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1.开展公路施工噪声监测和预防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噪声污染的规定是,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公路施工噪声污染是指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由施工设备、机械、车辆等产生的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噪声排放现象。
公路施工噪声主要是由施工产生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车辆等运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动力机、工作机做功时产生的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产生的,其大小可由几分贝至上百分贝。现在大多数正在作业的公路施工中常用施工机械和设备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摊铺机、压路机、平地机等,现场噪声一般在90分贝以上,最高达到130分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规定的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噪声醉倒限值为70分贝,夜间为55分贝。显然,公路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均高于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人们的出行,为物资运输提供便捷、快速的道路,它这一特性决定了公路必然要从城镇、乡村、厂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穿越或经过,这也就有了公路施工中噪声污染问题。
施工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睡眠和休息。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当睡眠受干扰而不能入睡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神经兴奋等现象。二是干扰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当噪声高于90dB时,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它将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三是损害人们的听力。噪声可以造成人体暂时性和持久性听力损伤。四是引起人体其他疾病。试验证明,声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都有一定影响,长期的噪声污染可引起头痛、惊慌、神经过敏等,甚至引起神经官能症。因此,对施工噪声进行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存在问题
2.1 监测方法缺乏
当前,国家并没有出台专门这对公路建设噪声监测的方法或措施。一般情况下,监测单位都是以《建设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作为监测方法的依据,按照城市建筑施工作业期间由建筑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测量,来大致估算公路建设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但是公路建设与城市建筑施工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施工环境不同。城市建筑施工区域位于城市或乡镇,人口相对聚集;而公路建设施工区域多位于乡村或野外地区,周围人口稀少,声环境质量明显好于城市区域。二是施工时间不同。城市建筑施工多为昼夜不间断施工,且由于夜间施工存在如夏季气温低等诸多便利条件,夜间施工强度有时甚至高于昼间施工强度。而公共路建设由于多位于乡村区域,能源供应条件较差,经常要靠自发电模式进行供电,且公路建设多为土石方施工,夜间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公路建设施工时段多为昼间,夜间施工一般不超过零点。三是施工方式不同。城市建筑施工方式单一、地点固定、范围较小。而公路施工方式较多,路基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等;由于公路施工线路很长,施工范围较广施工地点也不固定,各种施工机械作业面较大,流动性较强。因此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为依据,开展对公路建设施工期噪声监测,测量结果与真实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
2.2 监测标准不足
与缺少测量方法类似,目前也没有针对公路施工噪声控制的噪声标准。一般情况下,监测单位都是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作为标准。该标准时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相配套,住哟啊适用于城市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场界的噪声控制。但是,由于上述的公路建设与城市建筑的差异,以此标准作为公路施工噪声监测标准存在显著的错误。一是缺少公路建设特有的施工机械的标准限值。由于公路施工过程比城市建筑施工过程复杂得多,其中涉及很多大型机械设备,噪声污染源较多,有些噪声污染源并不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如在隧道施工、桥梁施工中经常使用的空气压力机,由于缺乏电力供应而使用的发电机等,而这些大型机械往往是公路施工噪声的主要来源。二是缺少公路建设特有的施工工艺的标准限制。由于公路建设有些位于山区,土石方施工工程量巨大,且需要进行大量的爆破施工,爆破施工虽然影响时间短暂,但是由于其噪声值很高,且发生突然,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大,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显然不可能有相关的规定。三是缺少公路建设特有的施工场地的标准限值。公路建设临时施工场地较多,尤其是施工便道,有时甚至长达数十公里。减少施工便道的投资,施工单位会尽量利用现有的乡村道路作为施工便道,这就造成了部分乡村道路车流量骤增,而这些便道上行驶的车辆大多为大型的运输车,噪声较大,对周围声环境影响明显。由于城市建筑中此类车辆较少,因此《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缺少对这种施工场地的噪声污染控制限值。
2.3 监测对象失实
当前普遍采用的公路施工噪声监测对象也存在显著的不妥。一是缺少针对性。目前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采用的标准和方法均为针对声源相对固定的场界进行监测,没有针对受影响环境进行监测。二是缺少覆盖性。当前采用的监测方法,对于施工便道,尤其是利用乡村道路的施工便道一般都没有进行监测。而受公路建设影响的区域多为乡村,房屋距施工场界距离差别较大,而乡村地区声环境质量较好,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对较高。所以仅对场界进行监测不能全面反应公路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3 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的有效方法
本文以汕昆路贵州省板坝至江底段施工期环保监测项目为依托,在汕昆公路施工期环保监测的实际工作中探索解决目前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存在问题的方法。一是根据公路建设特点制定监测方案。公路建设施工区域较广,影响范围较大,并且其中施工机械流动性也较大,因此,在进行监测布点时,不仅对敏感点距场界最近点进行监测,还针对施工机械活动相对集中、频繁的区域的场界进行监测,如施工机械活动范围较大且与敏感点相接面较广,则适当增加监测点布设的密度,以全面反映公路施工场界噪声的排放强狂。采取最近点与影响最大点两种方式,即与敏感点受施工影响最大点。二是针对利用乡村道路作为施工便道的噪声影响监测,采取了进行对比监测的方式,即对作为施工便道的乡村道路和与此乡村道路环境相似的道路进行对比监测,分别记录通过的施工车辆数目与当地车辆的数目,经过对比分析,得出施工车辆对当地声环境影响的贡献值。三是对公路特有的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场界进行监测。针对公路建设特有的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场界进行监测。对施工机械主要是对源强的监测,记录各种机械的型号、厂家、积累数据。对爆破施工在金乡瞬时噪声值监测的同时,对受影响的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受影响群众的主观受影响程度。而针对施工便道的监测由于很难剔除当地车辆的噪声贡献值,则采取对比监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施工车辆的噪声贡献值,以得出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虽然以上监测没有标准作为依据,但是板江公路施工期环保监测项目组也根据监测结果所反映的影响程度对建设单位提出了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得到了建设单位大力支持。四是对受公路施工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点进行声环境质量监测。为了全面反映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场界监测的同时,板江公路施工期环保监测项目组还对距离施工场界距离不同的声环境敏感点以及背景噪声进行了噪声监测,从而更全面的反应了由于公路施工引起的噪声增加值和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值,为建设等单位掌握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4 公路施工期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监测方法和结果,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缓解公路的施工期噪声污染。一是针对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特点,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它们都能在正常状态下运转,防止由于机械设备的非正常工作而造成噪声声级的提高。二是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可从根本上降低声强,低噪型运载车在行驶中的噪声声级比同类水平其他车辆约降低10-15dB(A),不同型号压路机噪声声级可相差5dB(A)。三是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四是针对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加强施工组织安排,把可能产生强噪声的工序安排在昼间,避开午休时间。在人员相对密集的施工路段,尽量安排可达到同等施工质量的低噪声施工设备。五是对距居民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应停止施工。
5 结 论
根据多年的监测经验结合实际监测工作,本文论述了公路施工噪声监测和缓解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目前存在的弊端,对解决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存在问题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结合实际的工作,初步提出了解决监测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给出了缓解噪声污染的方法。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