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环保投诉噪声污染占大头
受噪声困扰,是件令人窝火的事。记者从柳州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环保部门共受理环保投诉2106件,其中1124件反映的是噪声问题,占比超半数以上。本报也多次接到市民有关噪声污染的诉苦,有的还抱怨相关部门没及时处理。那么,噪声监管到底如何?
噪声污染原因有多种
统计数据显示,1124件噪声投诉中,大部分是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还有小部分是社会生活噪声(还未包括公安、文化等其他部门接到的噪声投诉)。环保部门介绍,柳州市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汽配行业的冲压和机加工作业;建筑施工噪声则来自一些赶工期的工地,存在午间和夜间违章施工。
对于市民的投诉,环保部门都尽量在第一时间赶赴处理。“但是很多时候,市民都是噪声结束后才想到投诉,执法部门无法取证,去了也无法处理。”柳州市环境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说,每年政府热线接到的各领域的投诉,环保经常排到前五名,有时还会排进前三名,由于环保执法人员数量有限,有时无法像其他部门那样随叫随到。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部分新建小区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从而出现工业生产噪声扰民。
执法监管也有几大难
其实,噪声监管并非环保一个部门在做,除了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归公安和文化部门管,交通噪声归交通部门管。噪声分类决定了监管部门的不统一,而多头管理、一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等,也导致了噪声投诉处理难。
该负责人表示,以投诉量较大的建筑施工噪声为例,接到投诉赶去制止噪声的环保执法人员,有时往往被工地施工方忽视。因为环保部门虽然监管噪声,但建筑工地的主管单位是住建部门,所以监管起来比较困难。
社会生活噪声也是噪声投诉的重要一块,由公安部门负责处理。但因为缺乏噪声监测的设备、资质,以及处罚依据,公安部门也只能以教育为主。比如按规定,相关社会生活噪声扰民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但怎么界定是否扰民,处罚标准如何等,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可操作性并不强。
还有就是偶发性社会生活噪声,调查取证都困难,如汽车报警器鸣叫,小区内业主休息时间装空调,公路上洒水车零时工作等。
期待地方出台法律法规
据了解,环保热线12369接到的噪声投诉,执法人员都会及时处理并答复,该处罚就处罚。对商铺高音喇叭、夜市猜码喧哗等社会生活噪声类投诉,环保部门也会及时转给公安部门处理。
针对目前噪声污染监管因为涉及部门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以致监管难度大的问题,柳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柳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时曾表示,希望尽快出台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便于联合执法,从而对一些市民反映强烈的噪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柳州市环境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柳州市有立法权,除了希望结合柳州情况制定噪声污染管理办法,还可建立多部门一起执法的联动机制等,把噪声污染这块监管得更到位。
鉴于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装饰设计师针对设计工作中所遇到的声学问题,切实提高设计质量。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办“2015清华大学建筑声学设计与工程技术培训课程”,由声讯网全权承办,了解详情访问:http://www.sosoas.com/new_content.php?id=59584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