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声学
生活处处有声学
声讯网编辑部:戴宁宁
我想说对于非声学专业或从业人员,提到声学大家应该会觉得很陌生,因为在我国声学应该说是还在起步的阶段,并不能像一些热门专业那样广为人知。但其实声学却真实的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那些可爱的声学现象也将生活装饰成了一个声学乐园。
就比如拿窗帘存在的价值来说,可能大家会觉得窗帘的作用无非是遮挡和装饰。但却并非如此,窗帘除了这两项之外还有吸声降噪的效果。事实上,纺织品中除了帆布一类因流阻很大,透气性差而具有膜状材料的性质之外,大都具有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如果窗帘等离开墙面、窗玻璃有一定的距离,恰如多孔材料背后设了空气层,尽管没有完全封闭,对中高频甚至低频的声波仍具有一定的吸声作用(引用自建筑声环境课本)。所以说,大家别再误会窗帘只是个安安静静的美装饰了,人家在吸声降噪方面也是小能手呢。
我想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有喜欢在洗澡的时候高歌一曲呢,而且感觉浴室里自己的声音美美哒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声学现象叫“浴室效应”。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林老师:在物理层面上讲,洗澡的时候,由于声音在潮湿的环境传播速度会加快,且浴室空间相对狭小,玻璃和瓷砖会增强反射,因此在浴室会产生混音的效果,这种效果使声音变得略微浑厚,声音的清晰度会有所降低。基于此,一些由于浴室声音变得低沉悦耳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声音在洗澡时得到了美化。
说到这,大家应该恍然大悟了吧,原来洗澡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声音好听,并不是“脑子进水了”,而是由于浴室这个相对狭小的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声学条件,为人们的声音提供了充分的混响效果,从而使声音美化了。我想每到夏天的夜晚,蛙鸣声确实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风景了,那起伏不断的蛙鸣声,让人感觉像是千千万万只青蛙在一齐鸣叫,事实却并非如此。这其实是声音的共鸣现象。共鸣: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因为这个奇妙的现象,也引起了我国古代建筑学家的兴趣,从而有了建筑中的“蛙鸣现象”,即正对着建筑物拍手或说话可听到多次重叠的声音,像似蛙鸣,原因是多层挑檐形成的声反射。例如,我国古代建筑山西永济莺莺塔共13层,高36.76米。敲打石阶转角处有一大石上三两个凹坑,游人可以听到10余种不同的回音现象,其中主要的一种就是这种听起来很像蛙鸣的声音。大概说到这里,大家会很好奇,为何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呢,据分析,总结出以下三种原因:
(1)塔的地形地貌,塔的地势特别高,周围特别平坦。它可以接受大范围内传出来的声音。
(2)它的建筑结构,它的每层塔檐都呈凹形,可以聚集反射波。
(3)它的建筑材料,在古代全部采用青砖所做的,表面特别光滑,可以大大提高声波的反射系数。
因为塔高低不同,时间不同,一棱一棱的就形成了酷似青蛙的叫声了。
在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具有奇特声学现象的建筑,就像我们大家熟知的天坛的回音壁,它就是利用声音能沿墙面多次反射,形成奇妙的声音。当然还有“三音石”,它也是一个简单的声学现象,汤定元先生曾对三生石有如下解释:“三音石是回音里内圆心,是甬道上从皇穹宇的台阶向南数第三块石头,站在这块石头上击一下掌,可以听到三次甚至更多次击掌回音生:这是由于击掌声被圆形围墙多次反射回来的回声而产生的。”
徜徉在如此多姿多彩的声学乐园里,每天环绕在大大小小的声学现象中,我想,真正了解到声学的人,大概是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了。
我想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