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安徽年增两千听力障者 广东拟推噪声标识

发表于2015-03-04 10:24       |       14次阅读
分享到:0

     3日,安徽省暨合肥市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及康复成果展示活动在合肥工业大学举行。活动中,社会爱心企业捐赠了价值约200万元的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设备。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从省残联获悉,我省有听力言语残疾人92万,每年新增约2000名听力残疾人。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次活动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据省残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等, 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因此,动员全社会做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爱耳日”,省残联通过 发送公益短信等形式,向公众宣传预防听力残疾发生的知识,唤起全社会对非职业性噪声,特别是娱乐性噪声危害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2012年~2014年我省通过实施省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投入资金1.35亿元,共救助听障儿童5800余名。他们 经过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后,大多能进入普幼普小,融入主流社会。今年我省继续实施该项目,将为244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为250名听障儿童每人免 费配发2台助听器,并免费为2000余名听障儿童提供康复训练。

     全国爱耳日期间,广东省拟推出噪音环境标识,据了解,这源于环卫工、机械工、交警等常年暴露在噪音下工作,最易于出现听力障碍。城市白领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易出现突发性耳聋。昨天是3月3日全国“爱耳日”,由广东省残联等单位主办的广州地区第16次全国“爱 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州英雄广场举行。广东省残联康复中心主任李春玉介绍,在国外,噪音环境下工作,要配备耳塞等防护设备,而且要定期检查听力,但国内仍缺 类似做法,像环卫工等职业,依然存在超时作业、无防护作业等问题。此外,为提高市民保护听力的意识,广东正考虑推出噪音环境提示标识,如在高噪声路段,将安装噪音提示牌。

相关阅读:警惕家庭噪音慢损伤听力!

         3月3日全国第16个“爱耳日” 安全用耳才有好听力

        新疆噪音性聋患者占两成 爱耳日保护听力7窍门

         警惕娱乐噪声影响听力 专家:打手机不宜超10分钟

        美妙音乐危害或甚于强噪声 可能致聋

        远离噪声 安全用耳 关注幼儿耳健康       

分享到:0

我想说两句

在线客服